原油是什麼?一篇看懂定義、種類、用途與全球經濟影響

什麼是原油?解析其基本定義與物理化學特性

原油這種深色黏稠液體,源自地球深層經歷漫長歲月轉化的寶貴資源。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尚未加工的液態化石燃料,主要成分為多樣碳氫化合物,夾雜少許硫、氮和氧等元素。這不僅是全球能源供應的支柱,也支撐著現代工業和日常生活。

人們經常將原油和石油混為一談,其實原油正是石油的液態形式。石油這詞涵蓋範圍更廣,指從地底提取的所有天然碳氫化合物,如液態原油、氣態天然氣,以及固態瀝青。原油屬於石油中的原始液態部分,需經煉油廠處理後,才能轉化為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等日常石油產品。

原油在地殼深處形成的黑色黏稠液體,作為化石燃料和能源來源的數百萬年演變過程,顯示碳氫化合物

原油的物理和化學屬性因產地而異,常見差異體現在顏色、黏度、密度及硫含量上。顏色從淺黃到濃黑,黏度則由水般稀薄到瀝青般厚重不等。這些特徵直接影響原油品質、加工難易度,並左右市場價值。

原油作為原始液態化石燃料與石油廣義術語的區別,包括天然氣和瀝青,顯示煉油廠將原油加工成產品

為了更清楚理解,補充一點:這些屬性不僅決定提煉效率,還影響環保考量,例如低硫原油更容易符合排放標準。

原油的各種物理和化學特性,如從黃色到黑色的不同顏色、從稀薄到濃稠的黏度以及密度,表示品質

原油如何產生?探討地質形成過程與開採方式

原油的生成過程漫長且充滿奧妙,通常橫跨數百萬年。根據主流石油形成理論,它源自古老海洋或湖泊中的微型生物如浮游生物、藻類,以及植物殘骸。這些有機物在死亡後沉積到底部,與泥沙和礦物交融,構築出富含有機質的層狀結構。

隨著歲月流轉,新沉積層不斷堆疊,將這些有機質埋藏到地殼深達數千米處。在缺氧、高溫(約60°C至150°C)和高壓環境下,有機質分子逐步分解重組,經歷成岩、生油和油氣遷移階段,轉變成液態原油與氣態天然氣。它們在多孔儲層岩石中匯聚,並由不滲透蓋層封存,形成地下油藏。

雖然有少數觀點主張無機成因,即石油可能在地球深部由無機碳氫化合物於極端條件下生成,但科學界多數傾向有機成因,這與地質證據和油田分佈高度契合。舉例來說,許多油藏位於古老沉積盆地,這強化了生物起源的說法。

如今,原油開採是將這些隱藏資源帶到地表的關鍵技術。最普遍的方法是鑽井,透過鑽機直達油藏,利用自然壓力或泵浦抽取出原油。開採場域遍及全球陸上如中東和北美,以及海上如北海和墨西哥灣,甚至極地也有相關活動。近年技術躍進,讓頁岩油等非常規原油透過水力壓裂等方法得以開發,擴大資源利用範圍。

原油有哪些種類?國際主要原油分類與特性比較

不同地區的原油因地質背景和成分差異,展現多樣風貌。為利於貿易和價格評估,國際市場制定幾種基準原油,各自反映特定區域品質與行情。

國際三大基準原油如下:

1. **西德州輕原油 (WTI, West Texas Intermediate):**
* **產地:** 主要來自美國內陸,如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奧克拉荷馬州。
* **品質:** 屬輕質甜原油,API重力約39-40,硫含量低於0.5%。
* **特性:** 輕質表示密度低,便於提煉高價值汽油和柴油;甜原油則因硫少,加工成本低且環保。
* **市場定價:** 在紐約商品交易所 (NYMEX) 交易,為北美指標油種。

2. **布蘭特原油 (Brent Crude):**
* **產地:** 源自北海,包括英國和挪威油田。
* **品質:** 輕質甜原油,API重力約38,硫含量約0.37%。
* **特性:** 類似WTI,但供應更豐沛,具全球代表性。
* **市場定價:** 在倫敦洲際交易所 (ICE) 交易,作為全球約三分之二原油的基準,影響歐洲、非洲和中東。

3. **杜拜原油 (Dubai Crude):**
* **產地:** 中東,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
* **品質:** 中等重質酸原油,API重力約31,硫含量約2%。
* **特性:** 硫高導致提煉成本上升,需額外脫硫。
* **市場定價:** 亞洲基準,尤其中東對亞洲出口。

除三大基準,原油還可依物理化學屬性細分:

* **輕質原油:** API重力高、密度低、流動佳,易產輕質產品如汽油,價格偏高。
* **重質原油:** API重力低、黏度高、提煉難,多用於燃料油和瀝青。
* **低硫原油:** 硫低於0.5%,成本低、環保,WTI和布蘭特即是。
* **高硫原油:** 硫超0.5%,需脫硫處理,成本較高,杜拜原油屬之。

以下表格比較國際主要原油種類:

| 特性 | 西德州輕原油 (WTI) | 布蘭特原油 (Brent) | 杜拜原油 (Dubai) |
| :——- | :———————- | :————————- | :——————— |
| 主要產地 | 美國 | 北海 (英國、挪威) | 中東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 API 重力 | 約 39-40 (輕質) | 約 38 (輕質) | 約 31 (重質) |
| 硫含量 | 低於 0.5% (甜原油) | 約 0.37% (甜原油) | 約 2% (酸原油) |
| 市場指標 | 北美 | 全球 (歐洲、非洲、中東) | 亞洲 |
| 提煉價值 | 高(汽油、柴油) | 高(汽油、柴油) | 中等(燃料油、瀝青) |
| 交易市場 | 紐約商品交易所 (NYMEX) | 倫敦洲際交易所 (ICE) | 普氏 (Platts) |

這些分類有助於買賣雙方評估價值,例如輕質甜原油常因易加工而受青睞。

原油的主要用途是什麼?從能源到生活必需品

原油本身應用有限,但經煉製後轉化為千種產品,滲透生活各層面。煉油廠運用分餾、裂解和重整等技術,將碳氫化合物分離轉化,產生多樣用途物品。

原油煉製產品及其應用分為:

1. **燃料類:**
* **汽油:** 供汽車、摩托車內燃機使用。
* **柴油:** 適用貨車、巴士、火車、船舶、發電機及部分汽車。
* **航空燃油:** 飛機引擎專用。
* **液化石油氣:** 家庭煮食、工業及車輛燃料。
* **燃料油:** 發電廠、鍋爐及大型船舶。
* **煤油:** 照明、取暖及航空成分。

2. **石化工業原料:**
原油是石化基礎,經化學加工衍生日常用品:
* **塑膠:** 包裝、玩具、家電、建築和汽車零件。
* **合成纖維:** 衣物如尼龍、聚酯,地毯、繩索。
* **合成橡膠:** 輪胎、密封、鞋底。
* **化學品:** 溶劑、清潔劑、農藥、肥料。
* **醫藥品:** 藥物合成基礎。
* **化妝品:** 凡士林、石蠟、乳化劑。

3. **其他應用:**
* **潤滑油:** 設備潤滑,減低磨損。
* **瀝青:** 道路鋪設、屋頂防水。
* **石蠟:** 蠟燭、防水、食品包裝。

總結而言,原油不僅提供交通、工業和發電能源,更以衍生物支撐衣食住行及醫療科技,其角色無可取代。舉個例子,在疫情期間,原油衍生的塑膠和醫藥品需求激增,凸顯其重要性。

原油在全球經濟與能源市場中的關鍵地位

原油素有工業血液之稱,在全球經濟和能源市場中舉足輕重。它驅動交通、生產和電力,其價格起伏直接影響經濟動態。

**戰略與經濟作用:**
原油供應穩定關乎國家安全與發展,工業國尤其依賴之。油價波動引發連鎖效應,上漲時可能造成:
* **通膨:** 運輸成本升,推高物價。
* **產業負擔:** 製造、交通、石化成本增。
* **消費減弱:** 燃料支出多,可支配收入少。
* **貿易失衡:** 進口國逆差擴大。

油價下跌則利經濟成長、抑通膨,但傷產油國財政。

**價格影響因素:**
原油價格受多重要素驅動:
* **供需:** 經濟擴張、工業活動、季節需求(如冬暖夏遊)影響需求;供應則視產油政策、新田開發。
* **地緣政治:** 中東衝突、不穩或恐怖威脅擾供應,推升油價,如波斯灣航運風險。
* **OPEC+:** 該組織及盟友調節產量,決策撼市場。
* **美元:** 原油美元計價,美元強減需求壓價。
* **庫存:** EIA等數據示供需,庫存增利空。
* **投機:** 期貨市場如NYMEX和ICE,投資者行為影響短期價。IEA報告指全球需求將緩增,詳見IEA Oil 2023 報告

這些因素交織,讓市場充滿變數,投資者需密切追蹤。

原油的環境影響與未來挑戰

原油雖帶來發展便利,其開採、運輸和燃燒卻造成嚴重環境負荷,在能源轉型浪潮中面臨挑戰。

**環境衝擊:**

1. **溫室排放:** 燃燒石油產品釋放大量CO2等氣體,加劇暖化和氣候變遷。IPCC報告強調減化石燃料為關鍵。
2. **空氣汙染:** 產生微粒、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惡化空氣、致病和酸雨。
3. **漏油事故:** 開採運輸中易生事件,如2010深水地平線災難毀墨西哥灣生態,影響廣遠。NOAA資料示長期後果深,詳NOAA 說明
4. **生態損害:** 基礎設施如平台、管線破壞棲地,威脅野生動物。

**轉型挑戰:**
氣候壓力與資源有限性推動能源轉型,以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取代化石燃料:
* **儲量壽命:** 已探明量供數十年,但需求與難度增,氣候限開採。
* **政策:** 碳目標、電動車、碳捕獲、稅補再生能源,減原油需求。
* **創新:** 電動車、儲能、綠氫提供替代。
* **投資移轉:** 資金流向永續,化石融資難。

短期內,原油仍主導航空、重運、石化,但將與再生能源共存。產業需綠化發展,探碳中和。BP評論示能源結構變,化石仍主,詳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原油常見問題解答 (FAQ)

原油就是石油嗎?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兩者密切相關,但不完全相同。石油是廣義詞,涵蓋地底所有天然碳氫化合物,如液態原油、氣態天然氣和固態瀝青。原油則專指未加工的液態石油,即石油的原始形式。

原油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多長時間?

原油源自古代海洋或湖泊微小生物和植物殘骸,深埋地下後,在缺氧高溫高壓下轉化。整個地質過程極其緩慢,通常需5000萬至3.5億年。

目前國際上有哪些主要的原油種類?它們有什麼不同?

國際三大基準原油為:

  • 西德州輕原油 (WTI): 美國產,轻質甜原油,硫低,為北美指標。
  • 布蘭特原油 (Brent): 北海產,轻質甜原油,硫低,為全球三分之二原油定價基準。
  • 杜拜原油 (Dubai): 中東產,重質酸原油,硫高,為亞洲指標。

差異在產地、API重力(輕重)、硫含量(甜酸)和市場區域。

原油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它有哪些特性?

原油主成份為碳氫化合物混合,如烷烴、環烷烴、芳香烴,另有少量硫、氮、氧。其特性涵蓋顏色(黃至黑)、黏度(稀至稠)、密度和硫含量,影響加工與產品品質。

石油(原油提煉後)可以做成哪些產品?

原油煉製後產多種石油產品,應用廣泛,包括:

  • 燃料: 汽油、柴油、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氣、燃料油。
  • 石化工業原料: 塑膠、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化學品、醫藥品、化妝品。
  • 其他: 潤滑油、瀝青、石蠟。

WTI 原油是什麼?它和布蘭特原油有何不同?

WTI 原油即西德州輕原油,美國內陸輕質甜原油,在紐約商品交易所為北美定價基準。布蘭特原油源北海,同為輕質甜原油,在倫敦洲際交易所交易,為全球三分之二原油基準,影響更廣。

原油的儲量還能用多久?未來會被新能源取代嗎?

依現探明儲量與開採率,原油可供數十年。但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下,各國推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及電動車,減化石依賴。短期難全替,尤其航空、重運、石化,但長期比重將降,與新能源競合。

原油的價格波動受哪些因素影響?

原油價格波動因素多,包括:

  • 供需: 經濟成長、季節需求、產油政策。
  • 地緣政治: 中東穩定性。
  • OPEC+: 產量決策。
  • 美元: 計價貨幣強弱影響購買。
  • 庫存: 數據示供需平衡。
  • 投機: 金融交易行為。

原油的開採與使用對環境會造成什麼影響?

原油開採使用負面影響包括:

  • 溫室排放: 燃燒石油產品釋CO2,加劇暖化與氣候變遷。
  • 空氣汙染: 微粒、氮氧化物等害空氣品質。
  • 漏油: 事故毀海洋陸地生態。
  • 生態破壞: 基礎設施損棲地。

石油是礦物嗎?它的地質歸類是什麼?

石油(含原油)非傳統礦物,礦物為固態無機物具固定成分晶體。石油由有機物轉化液態化石燃料,碳氫化合物複雜。在地質上歸為有機沉積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