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つまり」的中文基本翻譯與核心概念
要深入了解「つまり」這個日語詞彙,我們可以從它最基本的中文對應開始探討,同時把握住它背後的根本理念。這個詞不僅是連接句子的重要工具,還能幫助學習者更有效地整理和傳達想法。

最常見的翻譯:「也就是說」、「總之」、「換句話說」
在日常聊天或寫作中,「つまり」通常被翻譯成「也就是說」、「總之」或是「換句話說」。這些翻譯方式會根據具體情況而有所調整,讓表達更貼合脈絡。
- 也就是說: 這是最直接的對應,適合用來重述前面的內容,讓說明變得更清楚明白。
- 例句:彼は今日休むそうです。つまり、会議には出られません。(他今天好像請假了。也就是說,他無法出席會議。)
- 總之: 當前面的描述比較繁瑣時,它能幫忙濃縮重點,快速得出結論。
- 例句:たくさん説明しましたが、つまり、彼の言いたいことは「反対だ」ということです。(雖然解釋了很多,但總之,他想說的就是「反對」。)
- 換句話說: 這是用來重新表述,讓原本可能模糊的部分變得更容易領會。
- 例句:この製品は、環境負荷を低減する設計です。つまり、エコフレンドリーな商品です。(這款產品的設計旨在減少環境負擔。換句話說,它是環保商品。)
透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つまり」如何靈活應用,幫助溝通更順暢。
核心概念:歸納、總結、結論與解釋
「つまり」的本質在於它能連接上下文,將先前提到的細節濃縮成更精煉的表述。這不僅是語法上的連結,更是一種邏輯上的橋樑,涵蓋幾個主要面向:
- 歸納: 把散亂的事實或意見整合成一個統一的觀點,比如在列出多項證據後,用它來強調共同的內涵。
- 總結: 對一連串的論述做概括,讓讀者或聽眾快速抓住要點,而不覺得冗長。
- 結論: 從分析中引出最終的判斷或結果,常見於推理結束時。
- 解釋: 針對複雜的部分,提供更簡單的說法,或直接點出核心,讓人豁然開朗。
總的來說,「つまり」反映出一種思考習慣,它讓說話者能有條理地呈現資訊,同時引導聽眾抓住重點。學習者若能內化這點,就能讓日語使用更顯專業。
「つまり」的多元語法功能與使用情境
在日語中,「つまり」不僅限於單一角色,它能根據場合變化成不同的語法元素。熟悉這些用法,能讓你的表達更準確,也更符合本土風格。

作為總結或歸納前文的連接詞
其中一個常見應用是當作連接詞,用來簡化前面的敘述,將複雜的細節歸納成簡明有力的結語。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解釋背景後,迅速點出精華。
- 例句:彼はいつも約束を破るし、連絡も遅い。つまり、信用できない人だ。(他總是打破約定,聯絡也慢。總之,他是一個不可信的人。)
- 例句: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は、人員不足、予算超過、納期遅延の問題を抱えている。つまり、現状では成功が難しい。(這個專案面臨人員不足、預算超支、交期延遲的問題。總之,現階段很難成功。)
在這些情境中,「つまり」巧妙地把多項元素連結成一個清晰的判斷,讓論述更有說服力。
作為解釋或換句話說的副詞
如果前面的話聽起來有些含糊,這時「つまり」就能以副詞形式登場,提供更直白的解釋或替代說法,確保對方完全跟得上。
- 例句:私の言いたいことは、この計画にはもっと長期的な視点が必要だということだ。つまり、目先の利益だけでなく、将来性も考慮すべきだ。(我想要說的是,這個計畫需要更長遠的視角。也就是說,不應只看眼前利益,還應考慮未來發展性。)
- 例句:彼は非常に多忙な日々を送っている。つまり、プライベートな時間はほとんどない。(他過著非常忙碌的日子。換句話說,他幾乎沒有私人時間。)
這樣的使用,讓整個對話變得更流暢,避免誤解的發生。
強調結果或最終結論
有時候,「つまり」會用來突出某件事的必然結局,或是推理的終點,語氣中帶著一種「事情發展到這步,就是如此」的確定感。
- 例句:何度も話し合ったが、結局意見はまとまらなかった。つまり、この件は一旦保留ということになる。(雖然討論了很多次,但最終意見沒有達成一致。也就是說,這件事將暫時擱置。)
- 例句:あの選手は練習を怠り、食事管理も適当だった。つまり、試合に負けたのは当然の結果だ。(那位選手怠於練習,飲食管理也很隨便。也就是說,比賽輸了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這種表達方式,常見於報告或分析中,能強化論點的邏輯性。
用於確認或恍然大悟的語氣
在口語對話裡,「つまり」還能傳達確認或突然領悟的情感,這是許多華語母語者不易察覺的細膩之處。當聽到解釋後,你可以用它來表示「原來是這樣」或「我懂了」。
- 例句 A:先日の会議で決まったのは、新しいシステム導入の延期です。(上次會議決定的,是延期導入新系統。)
- 例句 B:つまり、今すぐには使えないということですね。(也就是說,現在還不能用,對吧?)
在這段對話中,B 是在驗證自己的理解。
- 例句 A:彼女は最近、体調を崩して入院していたんです。(她最近身體不適住院了。)
- 例句 B:え、そうだったんですか。つまり、それで連絡が取れなかったんですね。(咦,是這樣啊。也就是說,所以才聯絡不上她啊。)
這裡的 B 透過「つまり」表達出解開謎團的喜悅。這種用法增添了對話的生動性,值得多加練習。
深度比較:「つまり」與相似表達的區別
日語裡有不少詞彙也能用來總結或歸納,但它們在語調和適用場景上各有特色。學會分辨這些,能讓你的日語更細膩。本節將逐一剖析「つまり」與幾個常見近義詞的差異,並用表格總結。

「つまり」vs.「要するに」:重點歸納與核心總結
「つまり」和「要するに」經常能替換,但前者更注重解釋,後者則直指本質。根據日本文化廳的日語教學指南,這類詞的差別往往來自說話者的意圖和語氣強度。
- つまり: 保持中立,用來澄清或總結前文,讓邏輯更順暢。
- 例句:彼は日本語が話せるし、日本の文化にも詳しい。つまり、日本での生活には困らないだろう。(他會說日語,也熟悉日本文化。也就是說,在日本生活應該沒問題。)
- 要するに: 更強調精簡,直接拋出關鍵,語氣有點不容置疑。
- 例句:彼は様々な言い訳を並べたが、要するに、約束を破っただけだ。(他列舉了各種藉口,但簡而言之,他只是毀約了而已。)
簡單來說,「要するに」像是在說「別繞彎了,重點就是這個」,適合想快速切入要點的場合。
「つまり」vs.「結局」:從過程到結果的聚焦
「結局」專注於事件的收尾,帶有時間序列的感覺,而「つまり」則更廣泛,能在任何階段用來推導。
- つまり: 強調即時的歸納或解釋,不必等到結束。
- 例句:この作業は非常に時間がかかり、人手も足りない。つまり、計画を練り直す必要がある。(這項工作非常耗時,人手也不足。也就是說,需要重新規劃。)
- 結局: 突出最終走向,常伴隨反思或意外感。
- 例句:何度も話し合いを重ねたが、結局、何も解決しなかった。(雖然多次開會討論,但最終什麼都沒解決。)
如Japanese With Anime網站所分析,「結局」更像故事的尾聲,專注於終局。
「つまり」vs.「要は」:口語化與核心要旨
「要は」是高度口語的版本,語氣直白而隨意,用來速戰速決地點出本質。
- つまり: 適用於各種場合,較為客觀平衡。
- 要は: 充滿個人色彩,像在聊天時說「其實就是這樣」。
- 例句:あの人の話はいつも長いけど、要は、お金が欲しいってことだろ?(那個人說話總是冗長,但說穿了,不就是想要錢嗎?)
這種表達適合朋友間的閒聊,但正式場合就該避開。
「つまり」vs.「詰まるところ」:書面與口語的延伸
「詰まるところ」是「つまり」的正式變體,更適合需要深層反思的語境。
- つまり: 日常通用,輕鬆自在。
- 詰まるところ: 帶有慎重感,用於正式總結。
- 例句:様々な議論がなされたが、詰まるところ、この問題の本質は人手不足に尽きる。(雖然進行了各種討論,但歸根結底,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人手不足。)
日語教學資源如日本語教師のN1対策,常強調這些詞的語境差異,學習時不妨多參考。
綜合比較表格:一次看懂所有近義詞
為了讓差別更一目了然,這裡用表格整理各詞的特點:
| 詞彙 | 中文翻譯 | 核心語意 | 語氣與情境 | 口語/書面語偏向 |
|---|---|---|---|---|
| つまり | 也就是說、總之、換句話說 | 解釋、歸納、總結、結論,有時表達恍然大悟 | 中性,解釋性總結,常用於澄清或導出邏輯結果 | 口語、書面語皆可 |
| 要するに | 簡而言之、總之、重點是 | 去除冗餘,直接點出最核心要點 | 較為直接、強調核心,語氣略強於「つまり」 | 口語為主,較不正式的書面語 |
| 結局 | 最終、到頭來、結果是 | 事件發展的最終結果或結局 | 強調時間上的終點,有時帶有無奈或出乎意料 | 口語、書面語皆可 |
| 要は | 說穿了、其實就是 | 快速點出事情的關鍵、本質 | 極度口語化,語氣直接,帶有主觀判斷 | 強烈口語化,不適合正式書面語 |
| 詰まるところ | 歸根結底、到頭來、最終而言 | 經過深思熟慮後得出的最終結論或本質 | 較為正式、鄭重,帶有深刻思考後的總結感 | 書面語為主,較正式口語 |
華語學習者常見的「つまり」誤用情境與矯正
對華語背景的日語學習者而言,「つまり」常因與中文「也就是說」的相似而產生混淆,但實際上,它在語感和用法上更注重邏輯推演。認識這些陷阱,能幫助你避免不自然的表達。
誤用一:過度使用或不當省略
有些人習慣把每個「也就是說」都換成「つまり」,結果讓句子聽起來生硬或多餘。在日語中,簡單邏輯有時只需直接連接。
- 錯誤範例: 彼は昨日から熱がある。つまり、今日は学校に行けない。(他從昨天開始發燒。也就是說,今天不能去學校。) – 這種因果明顯,用「だから」或省略會更好。
- 矯正建議: 當連接很直觀時,試著用其他詞如「そのため」取代,或乾脆不加。只有在需要突出歸納或領悟時,才引入「つまり」。
多觀察本土用法,就能養成判斷的直覺。
誤用二:與因果關係的混淆
「つまり」雖能導出結果,但它不同於純因果詞如「だから」或「ので」。前者更偏向從內容中提煉結論,後者則是直接因果。
- 錯誤範例: 雨が降っている。つまり、傘が必要だ。(下雨了。也就是說,需要傘。) – 這適合用「だから」。
- 矯正建議: 若只是 A 導致 B,用因果詞;若想說「從 A 看來,結論是 B」,那「つまり」就合適了。
實用練習與建議:如何精準使用「つまり」
要熟練運用「つまり」,重點是透過反覆練習培養感覺。以下幾點能作為你的指南:
- 多聽多讀: 注意新聞、訪談或日劇裡「つまり」的出現,分析它如何串聯上下文。
- 翻譯練習: 遇到「總之」時,先想是否適合「つまり」,或有更好選擇。
- 口語練習: 在聊天中用它確認,如「つまり、〜ということですね?」來練習。
- 情境分析: 試替換成「要するに」等,比較語氣差別,找出最適合的。
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つまり」,也能提升整體日語能力。記得多用在真實場景中,效果會更顯著。
結論:掌握「つまり」,提升日語表達的精準度
「つまり」看似不起眼,卻是日語表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僅能歸納總結、解釋澄清,還能強調結果或傳達領悟的喜悅。透過本文從基礎翻譯到用法剖析,再到相似詞比較與誤用避免,你已擁有全面的學習框架。
現在,邀請你將這些洞見應用到日常練習中。無論是閱讀報紙、觀看影片,還是與人對話,都試著留意並使用「つまり」。隨著時間推移,你的日語將變得更自然、更有深度,讓溝通如行雲流水。
常見問題 (FAQ)
日文「つまり」最常見的中文翻譯有哪些?
「つまり」最常見的中文翻譯包括「也就是說」、「總之」和「換句話說」。這些翻譯在不同語境下各有側重,但核心都是對前文內容進行解釋、歸納或總結。
「つまり」與「要するに」在使用上有什麼具體區別?
- 「つまり」: 語氣較為中性,用於對前文內容進行解釋性總結或歸納,使其更易理解,可包含解釋、澄清或導出邏輯結果。
- 「要するに」: 語氣更為強調「簡而言之」、「重點在於」,通常用於去除冗餘信息,直接點出最核心、最精華的要點,略顯直接。
「つまり」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的語氣強度一樣嗎?
「つまり」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使用,語氣強度相對中性。但在口語中,它還可以表達「原來如此」、「恍然大悟」的語氣,這是書面語較少見的。
除了總結,日文「つまり」還可以用來表達什麼樣的語氣?
除了總結、歸納和解釋外,「つまり」還可以用來強調結果或最終結論,以及在對話中表達確認或「恍然大悟」的語氣,例如「原來是這樣啊!」。
日語學習者在使用「つまり」時常犯的錯誤有哪些?
常見的錯誤包括過度使用或不當省略,以及將其與純粹的因果關係詞(如「だから」)混淆。學習者常將中文的「也就是說」直譯為「つまり」,而忽略了日語中「つまり」更側重於解釋、歸納和邏輯推導的語氣。
如何判斷何時應該使用「つまり」而不是「結局」?
- 「つまり」: 著重於對當前或已敘述內容的「歸納」、「解釋」或「結論」,可在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使用。
- 「結局」: 強調事件發展的「最終結果」或「最後的結局」,通常帶有對過程的總結和對結果的判斷,語氣上更偏向「到頭來還是…」。
「つまり」可以放在句首嗎?它會影響句子的意思嗎?
是的,「つまり」通常放在句首,作為連接詞引導後面的總結、解釋或結論。它承接前一句或前一段的內容,不會直接改變後面句子的基本意思,而是明確其與前文的邏輯關係,即後句是對前文的歸納或闡述。
除了「也就是說」,還有哪些日文表達方式有類似「總之」的意思?
除了「つまり」和「要するに」外,還有「結局 (けっきょく)」、「要は (ようは)」、「詰まるところ (つまるところ)」等詞彙,它們在語氣、使用情境和正式程度上有所不同。例如,「要は」更口語化,而「詰まるところ」則更偏向書面語且語氣鄭重。
在正式場合或商務信件中,使用「つまり」是否合適?
「つまり」在正式場合或商務信件中是合適的,可以用來總結或解釋複雜的內容,讓表達更清晰。不過,在極其正式或學術的書面語中,有時會選擇使用更為鄭重的表達,如「詰まるところ」或「以上のことから」。
有沒有什麼口訣或技巧可以幫助我更好地區分「つまり」和其他相似詞?
一個簡單的技巧是思考您想表達的重點:
- 想解釋或歸納前文:用「つまり」。
- 想直接點出核心,去除廢話:用「要するに」。
- 想強調事件的最終結果:用「結局」。
- 想口語化地揭示本質:用「要は」。
- 想表達深思熟慮後的最終結論:用「詰まるところ」。
多搭配例句練習,感受這些詞的語氣差異,會更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