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金融環境瞬息萬變的時代,一個關鍵的國際機構悄然支撐著市場的運作,它便是國際證券監理組織,簡稱IOSCO。這個組織不僅提供各國證券監管單位一個交流與協作的橋梁,更在確保全球證券市場公正、高效、透明且穩定的發展中扮演核心角色。本文將深入剖析IOSCO的起源、結構與主要職責,探討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深遠影響,同時聚焦台灣在這一平台上的參與軌跡與前景展望,並檢視它如何因應金融科技新興挑戰所帶來的變革。

IOSCO是什麼?深入了解國際證券監理組織的起源與使命
國際證券監理組織是由全球各國證券監管單位共同組成的國際合作平台。其主要任務在於為證券市場訂定國際公認的監管準則,並鼓勵各國監管機構攜手合作,共同面對跨境金融活動日益複雜化的局面。IOSCO的誕生,正是回應全球金融市場整合趨勢下,對統籌監管與強化市場完整性的迫切呼聲。

IOSCO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的首屆國際證券委員會年會。那時,它僅限於美洲地區的組織形式。但隨著全球金融市場迅猛擴張與跨境交易頻繁增加,單一國家或區域的監管力量已難以獨力應對潛在威脅與難題。因此,到1983年,它正式轉型為全球性的國際證券監理組織,將世界各地的證券監管單位連結起來,共同解決新興監管議題。
IOSCO的使命與目標充滿策略眼光與遠見:
- 保護投資者:這是其首要任務,目的是營造公平透明的市場,讓投資者免於欺詐與操縱之虞,從而安心交易。
- 維持市場公平、效率與透明:IOSCO推動市場結構的公正性,提升運作效能,並確保所有參與者能及時取得完整資訊,做出理性決策。
- 減緩系統性風險:透過健全的監管架構與資訊互通,IOSCO幫助各國監管單位辨識並管控可能波及整個金融體系的隱患。
- 推動跨國監管協作:考慮到金融市場的全球連結性,IOSCO強調執法、資訊共享與政策協調的合作,以有效遏止跨境金融犯罪並應對國際挑戰。
這些核心理念奠定了IOSCO運作的基礎,讓它成為全球金融穩定的重要支柱。
IOSCO的組織架構與會員組成
為了順利執行任務,IOSCO打造了一個嚴謹的組織體系。主要單位涵蓋:
- 主席委員會:由所有會員單位最高領導人組成,是組織的最高決策層,負責規劃整體策略方向。
- 理事會:處理日常事務與政策制定,由來自各區域的代表構成,保障決策的多元性與包容。
- 技術委員會:專門處理證券市場的技術監管議題,如公司治理、市場中介監管與衍生商品等,並提出實務建議。
- 成長與新興市場委員會:針對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的監管單位提供援助,幫助他們強化能力並解決獨特難題。
- 政策委員會:專注研究特定監管領域的政策,並擬定相關建議。
IOSCO的會員類別多樣化,體現其全球性代表:
- 普通會員:主要為各國證券市場的頂級監管單位,享有投票權,並深度投入組織活動。
- 準會員:通常是擁有監管職責但非最高層級的單位,或專責特定金融產品的機構。
- 附屬會員:包含國際金融團體、自律組織、交易所與清算單位等,雖然無監管權,但能在證券市場發揮關鍵作用,並貢獻專業見解。
如今,IOSCO已連結超過130個司法管轄區的證券監管單位,涵蓋全球逾95%的證券市場。這廣泛的影響力,讓它在訂定國際標準與促進跨國合作上獨具優勢。

台灣與IOSCO的互動:參與歷程與重要性
台灣一直以來積極投入IOSCO的各種活動,目的是與國際證券監管標準同步,並提升本土金融市場的全球形象。在IOSCO中,台灣主要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FSC)及其下屬的證券期貨局出面參與。
台灣的參與不僅止於出席會議,更透過委員會工作分享本土監管心得,並引進國際優良做法。這類互動對台灣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帶來長遠益處:
- 對接國際標準:加入IOSCO有助台灣的監管體系與全球主流趨勢保持步伐,例如在公司治理、資訊揭露與市場誠信領域。
- 資訊互通與夥伴關係:藉由IOSCO平台,台灣能與其他會員建立聯盟,在防範跨境金融犯罪與交換市場情報上達成高效合作。
- 強化國際形象:熱絡參與IOSCO活動,彰顯台灣對全球金融穩定與投資者保障的承諾,從而提升在國際金融圈的地位。
台灣參與IOSCO的關鍵成就之一,便是金管會證期局簽署多邊諒解備忘錄(MMoU),這將在後文詳述。此舉大幅強化台灣與他國在執法上的連結,對阻絕跨境金融違法行為至為關鍵。
IOSCO的核心職能與關鍵原則:全球金融穩定的基石
IOSCO最主要的職責之一,便是為全球證券市場監管訂定國際標準與指引。這些標準雖非具法律約束力的規定,卻是廣受認可的最佳實務,能引導各國監管單位建構可靠的監管體系。透過此途徑,IOSCO有效協調全球監管政策,減少監管套利的空間。
IOSCO的工作重心圍繞1998年發布、2017年更新的「證券監管目標與原則」,簡稱IOSCO原則。這些原則構成全球證券監管的基礎,涵蓋三大核心目標:
- 保護投資者:保障投資者取得完整準確的資訊,並免於不當行為侵害。
- 確保市場公平、效率與透明:打造公正交易環境,提升價格發現機制,並強化資訊揭露的公開度。
- 降低系統性風險:運用監管工具,防堵可能衝擊整體金融體系的風險。
IOSCO原則的價值在於,它為各國監管單位提供全面評估與優化自身體系的藍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等機構在檢視各國金融部門時,常以此為重要基準。這不僅是指引,更是評量國家證券監管品質的國際標竿。
多邊諒解備忘錄(MMoU)的運作與影響
在對抗跨境證券違法行為上,多邊諒解備忘錄(MMoU)是IOSCO最具影響力的機制之一。這項多邊協議旨在強化簽署國監管單位間的執法與資訊交換合作。它建立標準化框架,讓監管單位在調查與起訴跨境證券犯罪,如內線交易、市場操縱或證券詐欺時,能合法高效地求助與提供支援。
簽署MMoU意味著一國監管單位已符合IOSCO對資訊交換與執法合作的嚴格要求。這不僅驗證該國體系的穩健,也賦予其全球範圍內索取其他簽署國資訊的權利,同時需回饋協助。目前,已有逾100個司法管轄區的監管單位加入。
MMoU對全球市場的貢獻有目共睹:
- 強化國際執法:它簡化跨境調查流程,讓違法者難以透過轉移資產或活動至他國來規避制裁。
- 遏止跨境金融犯罪:透過即時資訊共享,監管單位能更緊密協同,應對複雜的跨境犯罪形態。
- 提振市場信心:投資者知曉其資金受國際合作網絡守護,從而增強對全球證券市場的信任,促進資本順暢流動。
台灣金管會證期局於2009年簽署MMoU,這是台灣在國際證券監管合作上的重大進展,大幅提升了本土在全球執法網絡中的角色與效能。
IOSCO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與面臨的挑戰
身為全球證券市場監管的權威,IOSCO在國際金融治理架構中居於樞紐位置。它與二十國集團、金融穩定委員會及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等機構維持密切聯繫,共同化解全球金融難題。IOSCO的專業洞見與標準,常被這些廣域平台借鏡,例如G20峰會公報中經常肯定其建議。
回顧過去數十年,IOSCO的成就與貢獻卓著:
- 提高市場透明度:透過訂定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準則,大幅改善全球證券市場的公開性,保障投資者權益。
- 因應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IOSCO與金融穩定委員會等攜手推動改革,尤其針對衍生商品市場與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防範類似事件重演。
- 促進跨國監管協調:憑藉MMoU及其他機制,強化各國監管單位間的資訊流通與執法夥伴關係,有效打擊跨境金融違法。
儘管如此,IOSCO當前面臨多重挑戰。全球化加速與資本流動迅捷,讓跨境監管與執法更趨艱難。數位轉型與金融科技興起,帶來全新監管難題。此外,地緣政治動盪與保護主義抬頭,也可能削弱國際合作,考驗IOSCO維持全球金融穩定的決心。
新興金融科技監管:IOSCO對AI、加密資產的應對策略
金融科技迅猛發展,尤其是人工智慧與加密資產的湧現,讓IOSCO積極調整監管策略,確保這些創新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不致衍生系統性風險或損害投資者利益。
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應用廣泛,從演算法交易、風險評估、客戶服務到合規檢查,都深刻改變證券市場運作。但AI也潛藏風險,如演算法偏誤、模型黑箱、系統風險放大及網路安全隱患。IOSCO已推出指引,呼籲監管單位重視AI在金融服務的運用,重點涵蓋:
- 治理與風險管控:建議金融機構建置完善的AI治理體系,確保模型開發、應用與監控符合風險原則。
- 透明度與可解釋性:推動提升AI模型的透明,讓決策過程可追蹤與說明,避免歧視或不公結果。
- 公平性與責任劃分:保障AI應用不生不公市場行為,並釐清系統故障時的責任歸屬。
關於加密資產監管,IOSCO採取審慎積極態度。它察覺加密資產如穩定幣與去中心化金融,可能威脅金融穩定、市場誠信及投資者保障。IOSCO主張「同風險、同監管」原則,即無論技術形式,若功能類似傳統產品,即應適用相應監管。IOSCO並與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等合作,共同探討全球加密資產框架,尤其針對穩定幣的監管,以維護支付功能與金融穩定。
這些策略顯示IOSCO在科技變革中的適應力與前瞻視野,旨在平衡創新與風險管理。
結論:IOSCO的未來展望與對投資者的啟示
自創立以來,國際證券監理組織一直是全球證券市場監管的中堅力量。它透過國際標準制定、跨國合作推動與金融犯罪打擊,有效守護投資者、確保市場公正高效透明,並緩解系統性風險。在全球金融市場快速轉型的浪潮中,尤其數位化與新興科技的衝擊下,IOSCO的核心價值將更加顯著。
放眼未來,IOSCO將持續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發揮樞紐作用,特別針對以下挑戰:
- 深化金融科技監管:持續探討AI、加密資產與去中心化金融等領域的監管框架,兼顧創新與風險防範。
- 強化氣候風險揭露:回應可持續金融呼聲,推動證券市場更全面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 提升網路防禦:面對頻仍的網路攻擊,強化證券市場基礎設施的安全與韌性。
- 因應地緣政治分歧:在國際緊張局勢下,維持並強化監管合作的實效。
對投資者來說,認識IOSCO的工作及其對全球金融的影響至關重要。IOSCO的原則與合作機制,直接關乎投資者權益保障與市場穩定。投資者應體認,一個健全的國際監管生態,是其投資能在公正透明且受保護環境中運作的關鍵。透過追蹤IOSCO與相關國際組織的最新動態,投資者能更敏銳把握全球監管脈動,在高度互聯的市場中做出智慧選擇,堅守自身利益。
1. IOSCO的全名是什麼?它在什麼時候成立?
IOSCO的全名是國際證券監理組織,英文為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它於1983年正式成為全球性組織,其前身可追溯至1974年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首屆國際證券委員會年會。
2. IOSCO的主要目標和職責有哪些?
IOSCO的主要目標涵蓋保護投資者、確保市場公平效率與透明,以及減低系統性風險。其職責包括為全球證券市場訂定國際認可的監管標準與原則,並促進各國監管單位間的資訊交換與合作,以對抗跨境金融犯罪。
3. 台灣在IOSCO中扮演什麼角色?有沒有簽署MMoU?
台灣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FSC)及其證券期貨局代表參與IOSCO活動,積極對接國際監管標準並分享本土經驗。台灣已於2009年簽署多邊諒解備忘錄(MMoU),這強化了與他國在執法合作上的能力。
4. 多邊諒解備忘錄(MMoU)對國際證券監管有何重要性?
MMoU是IOSCO促進各國監管單位執法與資訊交換合作的核心工具。它建立標準化框架,讓簽署國能高效求助與提供支援,從而強化國際執法、有效遏止跨境金融犯罪,並提升全球市場的信心。
5. IOSCO如何應對新興金融科技,例如人工智慧(AI)或加密資產的監管挑戰?
IOSCO積極因應金融科技挑戰。對AI,它推出指引強調治理、風險管理、透明度與責任歸屬。對於加密資產,IOSCO主張「同風險、同監管」原則,並與國際組織合作,探討全球框架,特別針對穩定幣與去中心化金融。
6. IOSCO的會員國有哪些類型?加入IOSCO有什麼好處?
IOSCO的會員類別包括:
- 普通會員:各國最高證券監管單位,享有投票權。
- 準會員:擁有監管職責但非最高層級的單位。
- 附屬會員:國際金融組織、自律組織、交易所等。
加入IOSCO的好處涵蓋對接國際監管標準、促進跨境資訊與執法合作、提升監管能力及國際聲譽。
7. IOSCO的「三十項原則」是什麼?它們對各國證券市場有何影響?
IOSCO的「證券監管目標與原則」,俗稱IOSCO原則,是全球證券監管的基石。這些原則聚焦保護投資者、確保市場公平效率透明及降低系統性風險三大目標,為各國監管框架提供全面指引。它們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評估金融部門的關鍵基準,對各國政策與實務產生深遠影響。
8. IOSCO與其他國際金融組織(如FSB、G20)之間有何合作關係?
IOSCO與G20、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等維持密切合作。其專業知識與標準常被這些全球金融治理平台採納,共同應對金融穩定議題。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後,IOSCO與FSB協調推動全球監管改革。
9. 投資者應如何從IOSCO的工作中受益?
投資者能從IOSCO的工作中獲益良多。其國際標準與原則確保市場公平透明高效,保護投資者免於欺詐與操縱。跨境合作機制也營造更安全的投資環境。了解這些監管趨勢,有助投資者做出明智決策,保障權益。
10. IOSCO對於全球證券市場的未來發展有何展望?
IOSCO預見未來將持續領導全球金融治理,聚焦深化金融科技監管(如AI與加密資產)、強化氣候風險揭露、提升網路韌性及應對地緣政治分歧。它致力在變動環境中,維持市場穩定、誠信與投資者保障。